如何做好孕产妇的心理保健

参考文献[1]陶慧慧邵婷倪玲玲孙艳丽严双琴顾春丽曹慧黄锟陶芳标童世庐.母亲孕期情绪症状与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关系的出生队列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602129-135.[2]李...

 

 

 

 

 

   

 

妊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女性需要经历的一个应激事件,孕期6至产后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各种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孕产妇、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孕产期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为焦虑和抑郁状态,孕期母亲应激可以导致不良妊娠状态和子女神经问题,且1/3有孕期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孕妇可发生产后抑郁[1]。随着我国对居民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的关注,结合开放的生育政策与现代家庭生活压力问题,孕产妇的心理健康状况亟需得到相应的重视。

 

 

1.孕期心理保健

 

1.1孕早期:

孕早期的妊娠反应如恶心、呕吐、头晕、疲乏等症状,会带来情绪不稳定,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从而导致其产生敏感、焦虑等不良情绪。这时就需要家庭成员,特别是丈夫的陪伴、聊天等关心和体贴,辅以针对早孕反应的一些措施,如指导少食多餐、清淡饮食、劳逸结合、适度运动等,缓解孕早期的不适和情绪不稳。
 

 

1.2孕中期:

随着孕周的增长,早孕反应逐渐改善或消失,大部分的孕妇激素水平和心理状态会趋于平稳,这个阶段医务人员应积极利用孕妇学校、产检门诊等,一方面通过产检了解孕期的健康情况,并针对异常指标予以积极处理,另一方面做好孕期保健知识的宣教和解读,让孕妇认识并关注健康,用积极的心态应对问题。

 

1.3孕晚期:

随着胎儿的生长速度加快,孕晚期孕妇的身体负担会逐渐加重,常见有尿频、便秘、腰酸背痛、水肿、行动不便等,胎儿宫内胎动也会影响孕妇的休息。临近分娩,对分娩的方式、疼痛、胎儿健康情况等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焦虑甚至恐惧。这个时期应做好孕妇健康评估,告知产生这些生理变化的原因,并指导一些改善症状的方式方法,如饮食调整、抬高腿部、适度运动、正确的坐姿等等。同时对分娩方式的选择,也要权衡利弊、综合分析,帮助孕妇消除分娩恐惧,缓解其焦虑情绪。

 

 

 

2.分娩期心理保健

 

2.1第一产程:

陪伴分娩是分娩期最好的心理护理方式,家属或医护人员的鼓励和安慰能最大地缓解分娩期的恐惧和焦虑。第一产程时要告知产妇什么是规律的宫缩,并指导其尽量放松,自由活动,正常饮食,同时指导正确的呼吸方式,在有宫缩时采取胸式呼吸并放缓呼吸速度,宫缩结束恢复正常呼吸,与此同时还可以播放舒缓的音乐帮助调节情绪,适度按摩腹部和腰骶部放松肌肉。
 

 

2.2第二、三产程:

第二、三产程中产妇在体力和心理上都将承受巨大的压力和考验,产妇的心理状态对产程的进展起到极大的影响,过分的精神紧张会造成难产,因此这个过程中家属和医护人员在陪伴分娩时,应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耐心安慰和鼓励产妇,讲解分娩过程中如何用力、如何调整呼吸、如何分配体力,同时在助产技术操作中要尽量轻柔、安全,用积极的引导帮助产妇顺利分娩。

 

 

3.分娩后心理保健

 

3.1提倡母婴早接触:

分娩后及时让新生儿和产妇进行皮肤接触,可以很好地缓解产妇分娩过程带来的疼痛和不良情绪[2],这时家属的陪伴和安慰仍是至关重要的,不要将过多的注意力转移到新生儿身上而忽略了产妇,避免让产妇感到自己受到冷落。
 

 

3.2注意产褥期清洁:

分娩后的激素水平和身体的一些变化,如宫缩痛、伤口疼痛、泌乳尚未通畅、恶露等,都是可能影响到情绪不稳的因素,因此要科学地做好产褥期的清洁卫生,有研究表示,保持良好的个人清洁状态有助于情绪改善[3]。

 

3.3指导母乳喂养:

优化喂养方式,指导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防止乳腺炎、乳头皲裂等并发症,有助于改善产妇负面情绪和妊娠结局 [4],医护人员和家属要给予产妇更多的安慰和帮助,使产妇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和状态,避免产后抑郁的发生。

 

3.4 尽快适应新角色:

分娩后,孕产妇的家庭角色发生了变化,开始承担起哺育下一代的重担,生活的重心也随之转移至孩子身上,新生儿的喂养问题、睡眠问题、健康状况等都会给新妈妈带来烦恼和困惑,这时更需要在家庭成员的共同关心和帮助下,共同解决出现的问题,缓解焦虑的情绪,同时产妇自身也需要通过不断学习、自我调整心理压力等,逐步适应新生活[5]。

 

在孕产妇常规保健过程中,医务人员和家属要注意观察孕产妇的心理状态变化,关注风险因素,提高孕产妇情绪管理技能,必要时进行心理状况的评估,及时识别危机状态[6]。有需求者可在产前接受应对分娩的相关课程和辅导。如发现孕产妇有一些负面的不良情绪,可以通过指导其适量运动、音乐疗法、找人倾诉等方式进行减压干预[7],同时家庭成员的关心支持也必不可少,还可通过热线电话、网络咨询等手段寻求远程干预。如怀疑孕产妇有精神心理疾病,应及时指导其至精神专科进行会诊和治疗,同时要关注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特别是孕产妇的自杀和自伤问题,留意孕产妇的情绪变化,并警惕自杀风险。做好预防自杀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孕产妇和其家属了解自杀的相关知识和可寻求帮助的资源,关注孕产妇的情绪变化和安全状况。

 

参考文献:

[1]陶慧慧,邵婷,倪玲玲,孙艳丽,严双琴,顾春丽,曹慧,黄锟,陶芳标,童世庐. 母亲孕期情绪症状与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关系的出生队列研究[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6,02:129-135.

[2]李建娟.孕产妇心理保健的研究进展[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0,12:42-44.

[3]向瑛.怎样做好孕产妇的心理保健[J].家庭生活指南,2020,(第1期).

[4]刘风,张姝红,王秀.初产妇接受细节优化护理对其产后母乳喂养、康复及抑郁情绪的改善体会[J]. 现代养生,2021,17:74-76.

[5]蔡果.分析如何对孕产妇心理保健进行护理[J]. 保健文汇,2020,01:131-132.

[6]孕产妇心理健康管理专家共识(2019年)[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9,07:781-786.

[7]解云昊.音乐疗法对产后抑郁患者社会功能及应对方式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2020,17:3175-3177.


 

作者:

顾婷婷 上海市浦东新区妇幼保健中心

本文已被《妇儿健康导刊》录用

 

 

扫一扫进入小程序
发现更多精彩